>>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报道
京宁汇智传薪火 杏林帮扶暖灵州
九三学社“京宁合作”名医工作室“黄涛专家团队工作室”专家来宁开展医疗活动
2025-10-17 08:39:47   来源:华兴时报

  “来到宁夏这片美丽的热土,服务于此既是报效祖国的直接实践,也是我们学医报国初心的实现;用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是我们建立工作室的根本目的。”10月12日,在灵武市中医医院召开的九三学社“京宁合作”名医工作室调研座谈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黄涛的发言,道出了北京专家团队跨越千里来宁帮扶的初心。

  10月12日至15日,黄涛、郝庆秀、种涛等北京专家带着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疼痛针灸康复等专项技术,在灵武市中医医院开展坐诊与带教。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短期支援,而是九三学社中国中医科学院委员会“京宁协作·中医赋能”帮扶行动的关键一环,更是“京宁合作”名医工作室自挂牌以来,持续为宁夏医疗注入新动能的生动实践——以协作之桥连接京宁,以中西医结合之径破解基层看病难题,让首都优质医疗资源在塞上江南落地生根。

  一场“双向奔赴”映照帮扶初心

  为进一步巩固今年3月宁夏党政代表团赴京考察成果,自治区政协精心落实党委部署,高效链接首都医疗资源,助力推动京宁医疗合作。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随即联动,一场跨越1000多公里的医疗帮扶活动加速实施。

  5月6日,“黄涛专家团队工作室”在灵武市中医医院正式挂牌。牵头人黄涛的履历,是对“优质资源”的最佳注解,她是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东城区委副主委、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及程氏针灸学术继承人。工作室成立后,专家坐诊、名医带教、科研协作等常态化合作模式同步启动。

  九三学社名医工作室是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整合医卫名家专家资源优势,面向偏远山区开展科技助医活动而成功打造的社会服务工作品牌。“黄涛专家团队工作室”是继江西省抚州市中医院挂牌后的第二个落地项目。

  名医工作室为何选择灵武?黄涛说,初次考察时,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推荐了3家合作医院,但团队反复追问:哪里的人民最需要专家?哪里最需要名医团队?“我们团队成员,从本科、研究生到出国做博士后,长期在大城市服务。但越是如此,我们越深刻地认识到,基层才是中医的根,是我们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最广阔的舞台。”黄涛诚恳地说。此前她曾深入新疆、四川等地区,深切感受到基层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期盼,宁夏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的需求应该同样迫切。

  这份选择的背后,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灵武市委、市政府主动协调资源,市中医医院积极制定合作方案,为专家团队解决食宿、诊疗场地等后顾之忧。而北京专家们则带着“诚心诚意为百姓看病”的承诺,把对西北人民的真诚回应,转化为扎根基层的决心。“若对不起这份信任,就对不起大家的托付。”这是团队成员共同的心声。

  “黄涛专家团队工作室”的落地,是九三学社“京宁合作”的又一个生动实践。自2016年合作启动以来,京宁两地九三学社组织已在新材料产业创新、互联网医疗、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此次医疗帮扶,不仅延续了“资源向西延伸”的合作理念,更将“靶向惠民”作为核心目标——让北京的先进技术、诊疗理念、优质资源,真正惠及宁夏乃至周边地区的百姓。

  妙手仁心解民忧“带教传艺”显实效

  “孩子患过敏性鼻炎,北京专家扎完针后,症状立马就没了。”

  “我这腰疼了半年,专家扎完针后当时就松快多了。”

  ……

  10月12日至15日,灵武市中医医院门诊楼里,这样的称赞声此起彼伏。黄涛、郝庆秀、种涛等专家带来的不仅是“立竿见影”的疗效,更是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全新思路。

  作为团队核心,黄涛的诊疗风格兼具“传承”与“创新”。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她用药以经方为基,擅长补气养血、调肝理气;针法上继承国医大师程莘农的“三才针法”,以微针通经脉、理脏腑,形成“针药结合”的独特体系。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到干眼症、黄斑变性等疑难病症,再到鼻炎、运动损伤等常见问题,她总能找到精准的治疗方案。更难得的是,她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经历融入诊疗,提出“中西并重”的健康管理理念,让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碰撞出火花。

  团队里的种涛,因在中医针灸领域的突出贡献,今年6月被评为“北京榜样”。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一科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骨科博士后,种涛擅长保守治疗骨科疾病,从医20余年,他注重临床总结并撰写了9万余字的诊疗日志,其独创特色针法,以“取穴少、见效快、不易复发”著称,尤其擅长用三针缓解患者病痛。更令人动容的是,此次来宁,种涛是特意利用了年假时间。“既然承诺了,就一定要来。”他说,这是九三学社社员“朴实而执着”的底色,更是“用所学报效国家”的情怀。

  在灵武市中医医院的门诊室里,种涛常常遇到两类患者:一类是高龄、危重不宜手术的老人,另一类是不愿手术、术后效果不佳的患者。“这些患者,恰恰是中医能发挥最大作用的群体。”他一边施针,一边向身边的灵武市中医医院医生讲解,“疼痛治疗不能只盯痛点,要从经络循行、气血运行整体思考。”从10月12日至15日,种涛接诊针灸140余人次,大多数患者反馈“症状明显缓解”。这种“边诊疗边教学”的模式,让当地医生受益匪浅,不仅学到“怎么扎针”,更明白“为什么这么扎”。

  其实,这不是“黄涛专家团队工作室”北京专家第一次来宁,7月14日至25日,团队核心成员林明欣、周劲草两位专家先后来到灵武市中医医院,围绕肿瘤中医治疗、疼痛针灸康复等开展主旨讲座、专家义诊、教学查房等专项带教活动。

  被誉为“80后老中医”的林明欣,是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委员,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在中医“命门”学说上有独到见解。他不仅坐诊治疗肿瘤患者,还以“能看病能撰写能传授”为题开展讲座,从“医者”“作者”“讲者”3个维度,为基层医生梳理癌症诊疗思路。讲座结束后,他还将自己主编的《命门学说理论研究与临床发微》赠予灵武市中医医院,让知识以“书本”的形式继续传承。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周劲草,则把“精准治疗疼痛”的理念带到灵武。她以“针药结合治疗疼痛疾病的诊疗经验分享”为题授课,结合典型案例解析针刺、灸法、放血与中药的协同应用,强调“辨证施治”和“治未病”的重要性。在教学查房中,她手把手指导医护人员:“要把解剖学、神经病学知识融入经络理论,这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真谛。”近百人次的接诊中,她为颈腰椎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更教会当地医生用沟通增强患者信任,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实践范本。

  从7月到10月,北京专家团队用“对症施治”解决百姓病痛,用“带教传艺”提升当地医疗水平,让“杏林暖意”真正留在了灵州大地。

  薪火相传谋长远“造血赋能”绘就帮扶蓝图

  “以前看疑难病,得去北京排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国家级专家,不仅省钱,更省心。”灵武市民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黄涛专家团队工作室”最直接的价值——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获得感“上升”。

  据统计,今年以来,“黄涛专家团队工作室”已有8名核心专家分批次驻点灵武市中医医院。截至10月,累计开展门诊诊疗1100余人次,诊治疑难病例220余例,开展教学查房12次;围绕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针灸特色技术等主题,举办专题讲座6场,培训医务人员300余人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普惠于民”的初心,更是“长效帮扶”的决心。

  灵武市中医医院院长杨晓亮感慨道:“工作室不仅解决了‘看大病难、找名医难’的问题,更给医院带来了‘质的提升’。”他坦言,过去医院在慢性病管理、疑难病症诊疗上存在短板,专家团队的到来,不仅带来了“鱼”,更带来了“渔”,通过联合门诊、病例讨论、手把手带教,医院针灸推拿科、老年病科、肿瘤科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思路、技术应用、重症辨析上都有了突破。“年轻医生现在主动钻研业务,学术氛围特别浓厚,这是比短期疗效更宝贵的收获。”

  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帮扶模式,正是九三学社“京宁合作”的关键思路。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3个“深化”入手,推动帮扶走深走实:深化人才培养,打造中医药优势团队,让北京专家的技术在灵武市“落地生根”;深化科研协作,激活宁夏中医药创新动能,鼓励两地联合开展临床研究;深化合作成效,构建京宁协同新格局,让工作室成为“资源下沉”的枢纽,而不是终点。

  “黄涛专家团队工作室”深耕基层、靶向惠民,更令九三学社京宁两地组织坚信:医疗帮扶不是“一次性支援”,而是“长期的携手”。未来,他们将持续关注工作室运行,整合更多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国家级技术下沉基层;通过远程会诊、线上培训等方式,打破时空限制,让“京宁医疗协作”的触角延伸到更多宁夏基层医院。

  “我们要让更多前沿理念和治疗手段来到宁夏,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这是九三学社名医专家团队的承诺,更是“京宁汇智传薪火,杏林帮扶暖灵州”的生动实践——让首都的医疗之光,照亮塞上江南的健康之路,为健康宁夏建设贡献九三学社的智慧与力量。(记者 马 敏 罗 鸣 刘 媛)


【责任编辑】:包瑞